您现在的位置:名师创新成长天地>> 课题资料>>正文内容

课程改革,校长怎么当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已经进行整整十五年了,从最初的懵懵懂懂、糊里糊涂,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各种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百花齐放。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但是校长该干什么,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校长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开发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关 键 词课程改革  校长  

自从2000年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十多年过去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到再次重新修订,无论是课程思想还是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关键。而对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确立,校长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资源相对缺乏,更缺乏专家和名师的指导,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课程改革的灵魂和核心。那么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的改革和变化,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来适应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显然,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新课程实施这一工程肯定不行。而新课程的这些改革最终要落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实现,去完善。这时校长应如何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回顾十四年的新课程实施历程,有过反思,也有过彷徨,我想校长应努力转变角色,置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一、办学理念上由管理者变为研究者

课程改革首先凸现的是办学理念的变革。作为校长应该着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教育观念的变化。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所以教育的宗旨应重在从物向人转变。即在办学方针上,应由注重智力、知识向注重学生的能力、方法、价值观等全面发展转变,如某所学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的教育目标,充分注重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张扬;在教学内容上,应由注重单科知识向多学科整合转变,如美术课的教学要求融艺术、思想、音乐、操作于一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应由注重整齐划一向多种形式转变,课堂中我们采用“玩一玩,议一议,练一练,评一评”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方法上,应由注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做代讲,小组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人的发展变化。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活动”。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组织展开有益的各种活动。如针对性活动(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辐射性活动(在老师引导下,由一个目标发展到另一个目标的活动);休闲性活动(没有约束的自觉性活动);指向性活动(有目标指令和调控性活动),等等。在活动中突出人的主体性,通过活动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从而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统一,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有机统一。

3、人的需求变化。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人的需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在学校的需求就是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发展,作为学生,在学校的需求就是成才,因此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让学生成才,让教师发展”。我们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尊重人,信任人,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把师生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满足师生需求,并真正做到学校以品牌引人,以情感感人,以特色留人。使教师在学校安心工作,乐意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管理过程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二、在课程结构上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课程是制约师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影响学校工作的重大要素。作为校长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握课程的合理结构与开发。

第一,按照学校的实际需要设计课程。学校的教育教学哪里最薄弱,我们就要在哪里去努力探索。例如信息技术目前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特别是农村知识文化的相对落后,而从农业的管理、农业技术的更新和推广,农业生产网络的构建等方面更为突出需要这门课程的开设。再如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交往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都有突出的作用,学校如何去设计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二,根据学校的发展特点整合课程。为了突出多学科的整合优势,要依据儿童心理、个性发展规律,对其他学科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如“课程超市”,加大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的开发,注重室内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主科课程与辅助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社会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行为习惯欠规范。依据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一是编制了《学生品行评价标准》;二是开发经典《三字经》和《弟子规》;三是制定《学生安全自护自救常识》,将这些内容作为校本教材,编入课表。并做到低中高年级合理搭配教材,分布时量,考虑学生最佳学习时期和认知特点。这一课程的实施已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一做法已经在宁乡全县推广。

三、在教学研究上由指导者变为参与者

校长每听完一节课,都会有一番评课,这只意味着对待教研工作只是听课、对老师作点参考意见。我认为校长对教研工作不只是听课、作参考,更重要的是要放下架子与教师一道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教师都是一支多彩的巨笔。校长要关心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师生们一道去寻找真理,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和师生们一道搜集、利用学习资源,提供达到最充分、最理想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师生们一道自觉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做我看”的教学模式,探索“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教学方法,为自己创设开发与利用参与研究的场地。

在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就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实施中凸现的问题的研究上,把“问题就是课题”作为指导思想,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在积极参与老师的研究的时候,校长要积极主讲业务讲座。只有有校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参与研究的才会多,学校的科研气氛才会浓厚。

四、在教师评价上由决策者变为促进者

以往,作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在教师评价工作上难免有些粗糙简单的做法。查教师备课作业以数量为主;查教师工作成绩以印象为主;查教师工作态度以服从为主;查教师的教学质量以统考成绩为主。这样,扼杀了教师的潜质意识,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养成了少数老师工作浮、工作懒、工作散的不良习惯。那么,校长作为教师评价工作促进者的角色应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我认为:校长在教师工作评价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评价内容要全面。即从教育者角度衡量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从教研者的角度衡量教师工作成绩和业务能力;从学习者的角度衡量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接受信息的敏感性;从创造者的角度衡量教师的突出贡献和工作发展。二是评价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即教师外显性工作与内隐性工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师本职工作与校务工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突出性工作与常务工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特殊性专业工作与自身任务性工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三是评价形式的适度性。即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完全摒弃了过去“德、能、勤、绩”的做法,从教师的学习、教育、教学、创造、持续发展来进行评价,深得教师的人心,也更促进了教师的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

列宁同志早就指出:“校长要领导好一个学校集体,就必须深刻理解教育过程的最微妙的细节,并理解它的深远根源。”学校是校长的作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应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及专业技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完成这件优秀的作品。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九年制学校

姓名:龙小芳

职称:中学一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