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正当时,不负好春光—2023年天心区肖宗文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第一次研训
筑梦新学期 聚力开新篇
第一堂课由何维老师执教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月相变化的规律》,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原理自制月相演示器,使月相亮面一直朝向太阳,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何维老师开门见山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再引导学生利用器材探究上半月月相变化规律,分级突破教学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推测下半月月相变化规律。利用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玩中学,高效的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利用知识再猜想,再验证的过程,使学生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另外,何维老师利用KT板高效展示了学生实验结果。
第二堂课由徐琳雯老师执教的《热在水中的传递》,利用感温粉末区别热水和冷水的实验进行导入,引入感温粉末这种材料和热在水中该如何传递这个问题?学生紧接着设计实验,总结讨论出:可以用注射器抽取感温粉末热水分别注射在常温水的底部和顶部。发现:注射在底部热水会上升,注射在顶部不会下降。再加入冰块,发现下降,总结得出: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降。顺势提出:热空气和冷空气也是如此。再解决现实问题:遭遇火灾如何逃生?
第三堂课是陈铭老师执教的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利用灵敏的温度传感器与相应的电脑软件连接,可以直观看到温度变化的曲线,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陈铭老师通过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会有什么温度变化?再根据学生自己的猜想,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不便于同时记录热水和凉水的温度,这造成一定的误差,随后引出数字化设备,其更有利于学生总结出规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并改进,提出想法和质疑,并利用数字化设备,使结果更直观。
第四堂课由骆丽莎老师执教的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将生活中最真实的跑步比赛引入课堂,循序渐进地抛出问题“在同一条轨道上,如何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在实验过程中,骆老师一步步耐心引导学生展开探讨与交流,最终得出明确的实验结果。整个课堂氛围良好,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有所得,沉浸在科学实验的欢乐中。另外,骆老师采用数字传感器,将数字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有效融合,可以将实验数据结果更精准化,效率化,降低了三年级学生分析数据的难度。
第五堂课由李桂老师跟学生一起组织了一场传热比赛,来判断《哪个传热快》。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以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入手,不同材料的勺子放热水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有差距。为了更好探究物体导热性,教师巧选材料,选用大小长度一样的棒子来做实验,保证实验选材的公平性。再引导“裁判们”设计传热比赛规则,设计中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关注实验公平性。最终测试实验时,教师突破传统实验,改进实验方案,使用感温油墨,让学生更真实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最后拓展到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教研员康龙老师对五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康老师肯定五位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设置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康老师还指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基于学生,基于课堂,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给学生提供持续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春日研修季
研训尾声,工作室首席名师肖宗文老师分享了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对2023年度工作室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工作室成员提出相关要求,不仅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终身学习,日新又新
让我们追随“芳”香
积极进取
不惧岁月催老
潜心修学
工作室成员
学习心得
杨俊蕊老师22月23日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肖校提供的学习机会,可能最近工作较忙,很久没有这样扎扎实听课了,五节课都各具特色,能看出老师们课下都下了很大功夫去准备,首先是和老师的课,课堂的精气神把我震撼住了,最吸引我的还是创新的教具,很具特色,相信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想试试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月相的规律,何老师知识储备和课堂的深度是她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识在无法超越的,我觉得这是我要向何老师学的地方。提个小小建议板书部分是不是展示和老师的板书分两块黑板会好些,都挤在一起,板书的字就会很小,不是很美观。徐老师虽然很年轻,但课堂的设计也很新颖,开始粉色蓝色液体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很有欲望想跟着她继续探究下去,如果实验环节能关注到现象的描述会更完美,很欣赏徐老师的上课风格,很爽朗;陈老师的课我是第一次听,课堂的设计采用了学科融合曲线图等表示,通过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初步认识热传递的规律这一难点的处理恰到好处,陈老师的二次备课很细致也很用心,可以看出是个科学严谨的人,也是提前试课很多次,或者自己下了很大功夫的。李老师的课堂上课风格,很像我的一个老师,目标明确简洁明了,导入部分也是通过学生猜测和触摸,先通过学生的已有认知再进行感知验证来引出课题。学生活动的创设部分,如果能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康老师的点评都点到了重点,也给了我们如何上好新一节课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教学目标的撰写,是新课改后最把握不准的,总之这次教研收获满满。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赋能,为高效课堂助力,为新学期工作指明方向。相信老师们一定能以积极的心态,用智慧和汗水,用情怀和初心谱写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篇章。
田丰老师学习体会:很幸运能够在这么一个氛围超级奈斯的团队里面学习,虽然我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但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咱们团队里的小伙伴的温暖和积极,只要你有一颗想学习的心,完全不用担心学不到东西,只要你想要进步,随时请教你都可以在小伙伴那获得最真诚和最及时的建议。每一次的活动都是精心准备和策划,每一次都能够有不同的收获,不管是教学上的启发还是心理上的触动,我感觉都很感恩~很喜欢这种纯粹的,大家为了学习为了进步聚在一起探讨的赶脚,有时候不需要多说多表达,就好好学习好好感受,这种纯粹的感觉就很珍惜~~总之,很感恩,很珍视~~
马丛岑老师学习心得:
几位老师的课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是何维老师的《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具创新把月相的呈现立体化,教具简单易操作,而且巧妙利用磁铁的异性相吸牢牢将月球亮面指向“太阳”,规避了因学生摆放不正确而造成月相呈现不正确的问题。模拟实验关键是要模拟得接近真实的样子,从纸筒观察到的月相正如同在地球视角看到的月相,而且在何老师的引导下分上半月和下半月进行观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虽然本课没有挖掘这么深,但是本教具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到“月相由缺到圆再到缺…有规律的循环往复地变化”还是很有帮助的。
徐琳雯老师《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虽然不同的老师都是用感温油墨,但是都有不同的“玩法”,有的老师是直接在试管中加冷水和感温粉,加热试管底部,发现粉色的水流到上面变蓝色,蓝色的水流到下面变红色,直观看到水中热对流的现象。而徐老师是在冷水(蓝色)的不同位置(上面和下面)注入热水(红色),从下面注入热水,热水却往上跑,从上面注入热水,热水仍停留在上方(好像不用感温油墨,就用加了红墨水的热水和蓝墨水的冷水也能看到这种现象);此处是否可以追加一个对照实验:在热水的不同位置注入冷水,又会有怎样的现象?当然徐老师后续补充了一个加入冰块的实验,也是十分明显地看到冷水往下走。总体来说,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建议背景音乐不要放有歌词的歌,我会跟着唱起来。
陈铭老师《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一课的温度传感器最是吸引我,因为针对实验结果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一是为什么学生做出来热水不怎么降低,而冷水不断上升直至接近热水温度?是否跟冷热水的量有关(热水太多了,冷水太少了吗?)二是2小时后的实验结果为什么热水是一直下降,而冷水却是先上升后下降,而且上升的温度居然略微超过冷水的温度?期待解答。
骆老师的《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导入还是很有条理的。由跑步比赛引出“如果只有一条跑道又该怎么比较快慢呢?”,不过正如评委所说,教学的知识性目标其实学生不做这个实验就可以达到,所以要制造冲突。
李桂老师的《哪个传热快》我其实坐在后面,并没有看清楚实验现象,关于这一课我有几个比较好奇的问题:1.“木棒,塑料棒,陶瓷棒”的传热快慢顺序是怎样的,2.为什么金属传热快,还要用金属做保卫杯?纯金属和合金的导热性差异究竟有多大?如果课程想要做出深度,建议深挖,毕竟大单元教学最后要学生做保温杯。
李桂老师学习心得:
今天听了四堂片段课以及自己上了一堂《哪个传热快》,感受颇多,也感谢工作室给予我锻炼学习的机会。
聆听四堂课,对何维老师执教的《月相变化的规律》印象比较深刻,教师精心准备教具,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原理自制月相演示器,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何老师的用心制作教具,让我自叹不如。自己准备不足,展示了一堂课《哪个传热快》。康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这堂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应该侧重关注什么,明白教学活动设计也要有层次感,要关注研读新课标。也教会我们在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要让学生清楚明了看到实验现象。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工作室的精心安排,给了我们又一次成长的机会!
何素男老师学习心得:
今天听了五位老师的课,让我感觉每位老师都非常优秀,每一堂课都符合创新精神,都有创新点。由于中午开会迟到了一会,到的时候就被何老师的教具吸引了,何老师的教具中磁铁的运用真的让人感觉太巧妙了,既可以和二年级磁铁的知识相对应,又能运用到探究月相的变化中。徐老师课堂中的实验设计,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感温粉末的运用、实验的研究也花了很多心思。陈老师的课也是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把实验交给学生,后面通过视频展示了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温度变化曲线,这个时候五年级的学生好像是还没有学习折线图,难度是否合适需要保留一下建议。骆老师的跑步比赛用了一个自己改进的实验道具,以及拓展里的温度传感器,这都是一些吸引人兴趣的设计,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讨论分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李老师的这节课我之前也听过,看过一些其他优秀的老师上,也看到过一些教具创新,而李老师用的感温油墨也是很神奇的一个材料,原来有那么多材料可以使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听完每位老师的课都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样呀。听完康老师的点评,收获满满,不禁感叹原来这节课还可以从这个方面去思考,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们更能理解他所讲的内容。每次工作室教研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一次收获的过程。
徐琳雯老师学习心得:
今天听了四堂课,以及自己上了《热在水中的传递》,收获良多,康老师和马老师、何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所谓创新的意义全部应该基于学生,基于课堂,实验现象应该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这才是进步。而此实验有失败率,包括自己去演示时也有问题,应该保证实验易操作、成功率高,自己在多次做实验时应该反复推敲,最好可以录制直观的视频,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都能有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就是课前准备,应该确保一切准备充分再上课,心理素质仍需多磨炼,保证课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让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总而言之,反思极多,感触颇深,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向其他优秀的老师们学习,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耐心聆听,悉心点评,感谢工作室提供的平台和机会。
文:刘利娟
图:田丰、王君
编辑:刘利娟
审核:肖宗文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