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桥小学 肖宗文
[摘 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则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为此,世界各国都把科技教育作为提高综合国和的重中之重,对青少年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重点,科技创新教育在这一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教育,鼓励青少年从较小的科技创新(如小发明)开始,让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和“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同时,在此过程中经受困难与挫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本课程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成长
现代教育理论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我国近30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创造能力是最为可贵的。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的方法,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小就可以朝创新人才幼苗方向发展,为他们今后成长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拔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唤起了他们对科技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然而更多学生的创造潜能没能得到开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每个人天赋的创造潜力差异不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而少儿时期更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最佳年龄阶段。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开设符合自己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 我们进行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孩子成长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
科技创新本课程实施是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方面的技能,沟通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获得了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没有开设校本课程前,学校在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角色几乎没有自由选择学什么课程的权利,所以学生发展的空间不大。而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在校本教材开发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选择自己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学习,如学生对小发明有兴趣的,可以选择参加“金点子俱乐部”的活动;学生想要了解机器人的,可以参加机器人和3D打印俱乐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天地更宽、更广了,个性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发展的个性张扬了。
二、创造兴趣的形成,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要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需激发其求知欲。通过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接触其它同学的发明创新作品,了解作品的发明过程,觉得只要平常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善于和生活中的问题较劲,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如何在“校本课程中”中培养学生发明的兴趣和在平常发现问题的习惯,下面我以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一堂教学案例来呈现: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发明吗?小发明呢?
同学们回答
科学小发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或方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设计、制造出目前还没有的更称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发明"比较起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窄,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使用的材料比较好找,所花的经费也不多,所以称为"小发明"。
同学们想做小发明家吗?
(想……)
怎样才能做一个小发明家呢?需要具有怎样的条件呢?
学生回答
首先要对发明有浓厚的兴趣
很好很灵活的头脑
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
很强的动手能力 (板书)
教师:知道了要具有这样的条件,那我就来考考大家。
二、新授
1、学生思维训练
你能用连续的四条线连九个点吗?
学生思考,上台演示
小结:我们发明创造,一个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打破常规,要跳出框框想问题。
2、出示问题
天热要喝水,这里有开水?我想吃柚子,打不开?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
生回答
小结:说的非常的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这个条件同学们也具备了。
3、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了,我不理他,这问题还是问题,我们要解决就要想办法,同学们想到解决的办法了吗?(生答)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在这些方法中要找到最好最实用的方法。怎样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呢?(实验)
出示作品开水直饮吸管,和柚子扳开器
4、学生演示
作品演示,指出这些上来实验的学生就是善于动手的同学,也是达到了做一个小发明家的条件。
5、发明创造的过程
同学们,你要想发明一件小发明作品,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生回答)
对,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呢?
(解决问题),可以设计画图等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就是要制作出作品出来,如果没有做出来,那也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同学们有好发明设计就必须要做出来,作品做出来后要经过实验,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就要进行改进。最后要经过改进的作品后达到设计的要求就成为一件你的小发明作品。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你的作品)——.(制作.改进——成品)
6、介绍几个发明作品
婴幼儿洗头护眼罩、黄瓜条快速切割器、
三、巩固
设计小发明作品
今天我们同学们都想当一名小小发明家,并且都具备当发明家的条件,也知道怎样做一件小发明作品,现在我就要请大家来做一做设计一件发明作品。
今天,我和同学们要来做一件小发明作品,(出示矿泉水瓶)同学们,这是矿泉水瓶子,都非常熟悉矿泉水瓶的使用,你能不能找到泉水瓶有存在的“问题”,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呢?同学们能不能针对矿泉水瓶为题来发明一种新式的矿泉水瓶,让新的矿泉水瓶更适合小孩子,小孩子看到了就喜欢,就想要它。
a、学生设计矿泉水瓶,教师指导
b、展示自己的作品设计
四、总结
A在设计制作一些产品的时候,第一、看你的发明作品是不是有?是不是新颖,到网上搜索
B在作品中使用图案和色彩等看是不是有侵权?
将设计好的作品做出来好不好,同学们还可以多去发现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设法去解决问题,做一个真正的小发明家!
分析:本次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思考——解决和设关卡的两种主线进行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激励法, 首先教师让学生说说当一名小发明家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学生会说,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动手……)。 采用“考考大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一个一个的验证这一条件,看同学们是否具有这些条件,在这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的学习到发明创新其实很简单的事,只要按照老师方法一定能发明出一件发明作品来。
教学过程主要分五个环节:第一九株连线,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知道发明创新一定要打破常规,跳出框框思考问题。第二发现问题,教师通过设计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我主要用开水不能直接喝、柚子很难掰开等。第三解决问题,根据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去解决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怎样选择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案。第四动手能力,让学生上台操作发明作品。第五设计发明作品,我采用设计新型矿泉水瓶,让学生从身边的熟悉的东西着手,找缺点,然后改进设计新型矿泉水瓶。通过这一几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学生自然就形成了做一件发明创新作品的流程。通过生活中的发明作品的介绍,树立了发明创新来源于我们生活,只要善于发现和思考一定能发明一件发明作品来。
作为金点子俱乐部一次发明创新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发明的兴趣。树立做一个小发明家的信心。平常在学生的心目中,发明创造是最神秘的事情,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更谈不上"高攀"了。通过举一些我们身边的发明创造的例子,铅笔、拖鞋、鞋套……都是发明创造。通过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创新说明发明创造无论大小都是伟大的。增强同发明创造打交道的勇气和信心。努力作为一个小发明家的的决心,对发明创新有强烈的兴趣。从而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形成法一种自觉问为什么的习惯。
三、自主动手成为成就学生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动手。他们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他毕生倡导职业教育,主张手脑并用,反对劳心劳力分离。他说:“要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者联系起来”,只有手脑联合才能产生智慧。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认为,学生的所谓“发展”应该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个内容,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所以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我们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要注意采取适合小学生特色的方式方法去展开活动,从基地的活动的的特色出发,开展实验、参观、观察、实践以及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学生活动欲望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体验、探索、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过程。经历了这些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首先教师在开展活动中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能够对活动有兴趣。
参考文献:
[1]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1]林祟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3]阎立钦.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1999—04—17.
[4]朱水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6.
[5]崔允漷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