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名师创新成长天地>> 课题资料>>正文内容

浅谈《心脏与血液循环》一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和生物学科融合”暨“知识点创新法”

  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将创新与学科知识点相融合,慢慢渗透创新教育,能使学生从小形成创新的意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激探创”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心脏与血液循环   激探创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想象力  

 

进入信息社会后,国民创新素质的高低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则应从小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运用“激探创”的教学模式,从各个环节慢慢渗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我来浅谈一下通过复习课《心脏与血液循环》一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激”环节,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总喜欢用彩色的气球进行装饰、点缀。在将气球吹起来后,需要用绳扎紧或者打个结。然而用绳子扎太麻烦,而打结又很难解开,用过的气球一般不会重复利用,很浪费,而废弃的气球又很难分解,造成了环境污染。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因为学生刚刚复习过《血液、血管、输血和血型》这一课时,对于静脉瓣的知识“余温尤热”,教师可以稍加提示,很快就有学生能想到给气球安装一个像静脉瓣的结构,使气球中的气体只能进不能出。在老师介绍了单向阀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种带单向阀的气球,取下单向阀后,气球仍然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激”环节,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使创新水到渠成。然后,由问题“心脏中有没有类似静脉瓣的结构,在血液循环中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由此导入“探”环节。

在“探”环节,先对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途径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两种型号的橡皮吹气球、单向阀和几种型号不同的橡皮管、双面胶等简单的材料设计、组装一个简易的血液循环连接装置。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还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创”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小组讨论,给一款命名为“血细胞的通关之路”的小游戏提供设计思路,通过画简图并辅以文字说明来呈现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一些适当的提示。当然提示不能太多,太多了就如同直接揭开了面纱,成了老师的设计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示太少也不行,太少了如同被一层厚厚的黑布完全遮住,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抓不着方向。所以老师给的提示应该事先进行精心设计,由浅到深、由泛到细,循序渐进。如同蒙上一层薄纱,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又能灵感爆发,一点就透。各小组的思考方向不一样,发散思维,归纳到一起后,我发现了很多不错的点子:有一组同学设置各种不同的病毒、细菌入侵进入血液,消灭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未来得及消灭的细菌、病毒每隔一段时间会繁殖,每种细菌、病毒繁殖的时间不一样,当细菌、病毒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游戏结束。还有一组同学所设计的游戏构思中,设置游戏在不同的位置随机出现伤口,基础分100分,通过一定的分数可以购买血小板和白细胞(类似“保卫萝卜”游戏中的设置)。每个红细胞从伤口流出,分数相应降低。细菌、病毒从伤口进入,血液中原有的白细胞以及通过分数购买白细胞消灭细菌、病毒可以加分。血液中原有的血小板以及通过分数购买的血小板可以减缓红细胞从伤口流出的速度,一段时间后血止住,伤口“消失”。还有一组同学设计让红细胞将氧气运送到指定地点可以加分,在一定位置可以通过获取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等得到相应的分数。

学生对于游戏十分感兴趣,但是,玩游戏不如结合生物知识自己去设计游戏,在“创”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他们喜欢的游戏中,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游戏构思中所画的简图,实际上是血液循环图,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能启发和诱导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创新离不开想象,敢想象才会敢创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将生物知识与创新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