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创新法教学设计】4.3 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 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 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小条形磁铁、大条形磁铁、铁粉、镊子、抹布、一次性杯子、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磁铁、镊子、一次性杯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回顾
磁铁具有磁性是指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2. 猜想
磁铁各个部位磁力大小是一样的吗?你认为这块条形磁铁哪个部位磁力最强?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 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磁铁的各部分磁力大小不一样,我们需要用实验证明。怎么证明?
2.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3. 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预设:
(1)用磁铁吸住铁盒,再扯下磁铁,看是不是很容易就扯下来了。
追问:如果不容易扯下来说明什么?
(问大家)如果容易扯下来呢?
谢谢这位同学提供的方法,既有方法又有判断标准,很好的示范。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可以用铁钉,看磁铁哪里能吸起的铁钉最多。如果吸得多就说明磁力强,吸得少就说明磁力小。
(3)可以用回形针,看哪个部位吸引的回形针最多。
我们同学思路被打开了,想到了这么多好方法,用铁材料做的细小物体应该都可以实验。
追问:不过无论是铁钉还是回形针,它是长长的(演示一根回形针被吸在磁铁上),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判断到底是磁铁的哪个部位吸引了回形针呢?可以怎么改进实验避免这个问题?
预设:竖着挂在磁铁上,看哪里挂得比较多。
(4)用小钢珠实验看它会被吸到磁铁哪个部位。
追问:怎么来做?
小钢珠先放哪里?
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
观察什么?
{C}{C}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 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 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有限,为了方便观察,我们今天可以用铁粉进行实验。(出示图片并简单介绍铁粉)
追问1:铁粉吸得多说明什么?
追问2:(指着演示磁铁的中间)如果发现磁铁的中间吸引铁粉最多,说明什么?
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根据吸引的铁粉多少,判断磁铁各部位磁力大小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时间1分钟,将磁铁放入铁粉中滚裹,可以用镊子小心地夹起磁铁,观察哪个部位吸的铁粉最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 各小组展示汇报
你们组的磁铁哪里吸的铁粉最多?说明哪里的磁性最强?
有没有小组现象不同?
7. 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综合全班各组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些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所以,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是一样的?)
8. 小结:
我们把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板书:磁极
追问: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 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接触另一个磁铁的磁极,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 用两只手握住条形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3. 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4. 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5.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6. 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7. 学生实验,并记录。
8. 汇报交流。
9. 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应用
1、老师的办公室里坐了13位老师,经常有人进进出出,有时还有学生来来往往,办公室的门成了一个问题。锁上吧?一有人来,就得起身开门。不锁吧?夏天冬天靠门的老师难熬。我们既不能把办公室门锁上,又不想总是把门敞开。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2、设计一个磁铁锁。画图并说明。
3、你认为还可以利用磁铁设计哪些生活小妙招?
4、思考讨论并汇报。
板书设计:
4.3磁铁的两极
磁极的磁性最强
磁极会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
附:实验记录单
将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用符号 →← 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 ←→ 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科学教学的知识点创新技法浅谈
- 下一篇:知识点创新法——《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