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名师创新成长天地>> 成长园地>>正文内容

农村小学《科技活动》教育评价的困惑及思考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技活动》素养。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由此可见,在小学《科技活动》新课程中,评价体系的改革已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科技活动》教育;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科技活动》课程标准》指出:《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技活动》素养。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由此可见,在小学《科技活动》新课程中,评价体系的改革已显得刻不容缓。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体系是全面的质量观。所谓教学质量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质与量两个方面作出的价值判断。在注重量化评价的同时,更强调质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诸方面的表现,这些都不是几张试卷所能完全评价的,但这些却恰恰是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教师在这方面花大力气,总担心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目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仍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教师评职称,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一个大硬件。两个标准不完全统一,教师心理压力大,怎敢放手实施《科技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而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小学的学生是有差别的,认知领域的差别,生活环境的差别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的差别等等。而现行的评价却是统一的,不管是哪个学校都是实验抽测加试卷作答。我认为《科技活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素养,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而《科技活动》素养的培养和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是在实验抽测中和试卷作答中能够体现出来的。实验抽测已经成为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有意无意地指导老师教学的方向。这个实验抽测的可能性大,老师就讲仔细点,实验认真点;而这个实验不好操作,抽测的可能性小任课老师就马虎一点,分组实验少开一点。而这些都是与我们《科技活动》教育的核心背道而驰的。现行的《科技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对《科技活动》教育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情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多方式评价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科技活动》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条件。根据小学《科技活动》的教学要求和小学生《科技活动》学习质量的评价目标,在测查中,主要可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

1. 书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

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有四个核心要素,即:《科技活动》兴趣、《科技活动》知识、《科技活动》方法和《科技活动》精神。传统的小学生《科技活动》学习质量评价,重书面考试轻实践考试,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学生的许多《科技活动》能力通过书面考试是检验不出的。比如:利用图书馆查找文字资料。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检索。通过电视、广播媒体了解科技信息。利用卡片摘记资料。能够独立制作一种模型,并且能够很好地操作它……这些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2.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用来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着的教学活动,为帮助改善或不断完善一个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鉴定学生《科技活动》学习的质量。传统教学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运用评价不仅可以了解《科技活动》教育实际收到的成效到底如何,学生取得了哪些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科技活动》教育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之处,使之更好地完善。教育测量的结果往往是相对的,每次考评成绩此时此地学生的情况,并不代表学生的固有特征或全部情况,因此,要把以鉴定、分等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与反馈、改进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并重。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评价的时间跨度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评价时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内解决,有些问题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收集数据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如教学《空气也是生命之源》,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学生需要采访附近居民生活所受空气的影响,采访环保部门有关专家,了解环境受到的污染情况。课后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撰写调查报告等等。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

4.教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

教师评定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质量,准确性较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有利于及时自我纠正,共同提高。如:在《蜗牛》这课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有关蜗牛形态、习性、食性、种类等《科技活动》知识掌握的程度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结构、爬行部位等活动能力由教师及学生小组长共同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情感、态度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同时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由教师或学生小组长评价,同时也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

二、多手段评价

为了使动手做能够真正得到落实,《科技活动》教材已突破了狭隘的教科书和教学具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所有教学材料——教科书、工具箱、《科技活动》活动手册、光盘等在内的广义教材概念。在《科技活动》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一栏里罗列了许多实践活动: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模拟演习、科技实践活动、论文撰写、课题设计等,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例如:教学《养蝴蝶》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配置了蝴蝶卵、纱罩和毛虫吃的植物的种子等工具,进行养蝴蝶能力的考核,儿童将通过观察喂养蝴蝶的全过程,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的有关知识。又如:《水火箭》、《四驱车》、《我的小风车》等,此类可灵活与“《科技活动》探究类”合并,让学生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写出相关《科技活动》小论文、《科技活动》幻想作文、简单的《科技活动》专题研究,科幻画等。

此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设定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做出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等也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三、多领域评价

二期课改着眼于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功能维度为主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其中探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对《科技活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而且要对《科技活动》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学生基础型课程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书面考试为主,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拓展型课程学习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进行《科技活动》小知识的查询,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科技活动》现象,设计“我的小车”和“魔法喷泉”等活动,还可以围绕“我们的发现”这一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进行交流,评价可采用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如,金秋十月,校园的月季花到处盛开,学生面对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月季花,心情格外高兴。围绕这个季节令学生兴奋的“月季花”话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有的学生对月季种类发生了兴趣,有的学生对月季的种植与保养提出了疑问,也有的学生对月季花与风土人情的关系以予很大的关注,甚至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想以月季花为主题设计广告,等等。对学生评价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方式上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辅以他人评价,让他们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吸收他人的经验,有针对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

总之,更新观念,贵在落实,在迷惘中反思,贵在创新。只要我们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相信我的《科技活动》教学会很快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从而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我的《科技活动》教学生涯也因此会更精彩。

四、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青少年科技活动大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