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演示:耳的结构模型;画有耳廓、外耳道、鼓膜的图片2份;
分组:透明水瓶瓶身、气球皮、小鼓、纸质漏斗;中耳、内耳结构拼装卡片;音乐盒;记录单;小资料及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1、我们来玩个“快乐传声”的游戏,比一比,那组同学的耳朵最灵敏:每组桌上有一张有字的纸条,由1号同学看了后,塞进信封。1号同学将内容告诉你们组的其他同学,由最后一名同学把内容写下来,如果答案正确,表示胜利。如果内容错误或被其他组同学听到,则算失败。同样的,你如果听到其他组的内容,不要做声,把它也写下来,内容正确则取消该组资格。
2、游戏。
3、宣布胜利组。师:你们有什么小诀窍?
挨得很近的听;用手捂住耳朵;。。。。。。。
4、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帮我们听得更仔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玩一玩,模拟耳廓、外耳道、鼓膜作用的实验。
1、讲述:在我们耳朵里,有一层薄薄的膜,叫做鼓膜。(贴图、板书)
当鼓膜遇到声音时,会怎样呢?我们来模拟试试。
出示材料:小鼓、薄膜、纸质漏斗、
教师演示:这是一个塑料筒,筒一端蒙上了气球皮做成的薄膜。薄膜上有些米粒。你们猜猜看,如果我敲击小鼓,薄膜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为什么这样想?
(薄膜会振动,因为小鼓发声产生振动,振动传到空气,空气振动又引起薄膜振动)
哦,那你们自己来玩玩看。敲小鼓可不能太用力哦。
2、学生敲小鼓,观察薄膜振动。
提问:你们都看到薄膜振动了吗?它每次振动的幅度一样大吗?怎样判断振幅大小?那什么情况下薄膜振动的幅度会变大呢?
(学生猜测:距离近,加漏斗,重击或声音强)
教师板书
3、同学们出了这么多的好主意,我们一个一个来验证。
师:你觉得这个实验要怎样做?怎样做才能公平规范地验证你们的猜想?
小组讨论,你们准备怎么详细分工?怎么做?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怎样控制敲击力度一样?都重击好还是轻击好?距离相同是指薄膜到鼓面的距离还是漏斗口到鼓面的距离?)
教师小结实验要求。看来各组已经准备好了,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4、学生实验并记录,教师参与。完成后将材料归位。
5、学生汇报
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谁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重击产生的声音强,所以薄膜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接收的声波多;漏斗,收集声波。)
教师引导小结:重击(声音强)、距离近、加漏斗能使薄膜的振幅增大。
提问:如果振幅过大会怎样?(薄膜会被振破,所以徐老师要求同学们实验时不能过于用力敲)
6、你们说说看,什么情况下,我们的鼓膜振动幅度会变大?
7、我们耳朵还有哪些部分?耳廓,有什么作用?
体验:增大耳廓
8、鼓膜直接连接在耳廓后面吗?为什么中间还有个长长的耳道呢?
9、现在,谁来说说声音是怎样传到鼓膜的?
当鼓膜振动幅度过大时,可能会怎样?可以怎么做?
三、认识中耳和内耳。
1、从鼓膜振动到我们的大脑(贴图)接收声音的信号,还需要一些器官发挥作用。是哪些器官?在发挥怎样的作用?同学们阅读资料来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拼一拼卡片,在卡片上将声音传到大脑的路线图完成。
2、教师出示耳朵模型并小结各部分功能。
教师贴图,讲解。
3、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两人一组,互相说说看。
4、一名学生说,教师板书课题。
5、课件播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外耳、中耳、内耳。
三、拓展
1、现在,我们一边听曲子,一边感受和想象音乐到达你的大脑的过程。
教师播放音乐。
2、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在中年时一场大病使他失去了听力,而这首曲子就是他耳聋之后的作品之一。那他在创作时是怎样聆听声音的呢?
3、骨传导是真的吗?同学们课后想办法试试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让游戏成为学生创新的起点
- 下一篇:开发资源创新实验,引领初中生物教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