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名师创新成长天地>> 课题资料>>正文内容

浅议激活学生成就感,平凡之中求创新

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长此以往,学生感到难以重负,唯恐自己难以成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他们,激活他们的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他们在平凡之中求创新,在平凡之中和谐发展,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的一个个目标,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创造者、接班人。

一  用好“赏识”,树立信心,激活成就感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方法激活学生的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平时成绩差,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同学,更应尽量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找到前进的起点。

我的案例一:

又一朵红玫瑰

……

“老师!”

当我正骑车爬坡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一声呼唤。我连忙下车,回头望去,在上学的人潮中,一位女生推着自行车向我走来。

“什么事啊?”

“没什么。”她红着脸说。

我正想说什么,“哦,……老师,一朵花。”低低的声音,红扑扑的脸,颤巍巍的手从车篮里抽出一朵红色的花,焦渴的眼睛望着我。

“谢谢。”我接过花,还想说什么,可她已推着自行车跑开了。在众多眼睛的扫描下,我把花插进上衣口袋。

这是我园丁生涯中收到的第N朵红玫瑰,送花的人是我的学生——珍溪。(没想到珍溪敢于在这种场合给我送花)珍溪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不爱多说。她的作文也像她的性格一样“内向”,而文句犹如她的穿着“没讲究”,可错别字却是她的“闺蜜朋友”。第一次找她谈话,她几乎没说一个字,有的只是眼泪。

当第二天傍晚我出现在她家门口时,她竟然不知道叫“老师”,只是张大嘴巴,睁圆眼睛看着我。从她爷爷嘴里我知道了:珍溪原本是一个活泼伶俐的女孩,但在她七岁那年的一个早晨,母亲走出了家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也是从那天起,珍溪的脸上很少有笑容,话语也不多了,也不愿多跟别人接触。

从第二天起,我的记性“似乎特别的坏”,不是把书“丢”在了办公室,就是把备课本“忘”在了讲台上,珍溪也似乎特别“倒霉”,每次我的“记性”不好时,总能“遇到”她。当她完成第四次“业务”时,终于开口了“您的记性,老师,太差了。”

“喔,是吗?”这次我可没有再用“谢谢”二字打发她,“我记性蛮好呀!”

“四次了!您。”

“可我没有忘记你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呢……”

以后,即使没有“业务”,珍溪也愿意和我交谈。慢慢地,运动场上能看到她的身影,课堂学习有她的发言,故事会上,能听到她深情的《小马长大了》,日记本里能看到她“我快乐与孤独的童年”,错别字愤怒地与她绝交,同学们当中有了她灿烂的笑脸!

二、敢于面对,挖掘潜能,激活成就感

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的学生是否“听话”,都要正视他的存在。特别是那些令人“烦”的学生,更要敢于面对,挖掘潜能,激活成就感,以其纠正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歪步”,一步一步走入正轨。

我的案例二:

让出课堂又何妨

 

一想到又要走进16X班教室,我的头脑立刻混沌起来,因为有个陈某某,还有一个周某某,他俩一个座位在前,一个座位在后,分别“控制”着一前一后的课堂秩序,多次给他们做工作,他们的态度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烦!

这节课是实作课—土壤质地的简易判断。有了他俩,整个教室不是乌烟瘴气才怪。果不其然,当我刚宣布完课题,“老师,搞实作我最感兴趣。”——几乎是异口同声从他俩的嘴里蹦出来。同学们哄堂大笑。此时,我却捕捉到了一个信息——他俩喊出了“老师”二字。这可是平时上课所没有的啊。

“陈某某、周某某两位同学懂得尊重老师,今天老师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请他们两位同学当‘实作’的评委。”

陈某某、周某某两位同学用疑虑的目光望着我,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惊讶。

教室里鸦雀无声。

我笑着向同学们点点头。

当同学们准备实作时,他俩跑上讲台。“老师,怎样当评委?怎样……?”我一一作了回答。

同学们的实作和他们的评判非常成功,且课堂秩序优秀。

“现在”,我用目光环视全班,“请两位评委也给我们演示一下实作过程,好不好?”

“好!”

在六十多双眼睛的关注下,他俩出色地完成了实作。顿时,掌声响起来……

烦??

我站在同学们中间,笑意早已漾开去。

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求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老师应充分满足每位学生成才的需要,要善于发挥学生的才能,适当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热情与创造,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聪明才智用在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在平凡之中求创新,当学生的成就感被充分激活的时候,他们对学习、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将是自发的自觉的,也一定是更加执着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