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名师创新成长天地>> 优秀案例>>正文内容

———水分对蝗虫繁殖的影响

一项能培养学生多项能力的课外探究活动

————水分对蝗虫繁殖的影响

汪花菊   周伟(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中心学校   410300)

摘  要:介绍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利用身边仅有的条件探究水分对蝗虫繁殖的影响,并利用这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蝗虫卵    水分    探究

Summary:

Introduce the teachers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use advanced conditions and study water how two affect the reproduce of the locust ;and use the experiment to train kinds of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

Key words: Locust   water  study

 

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生物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非常重要,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各项探究活动是值得我们生物教师们共同探讨的。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掘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良好情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这种思想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探究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选题目的

近年来的夏、秋季节我校的校园内外到处可见跳来跳去的蝗虫,经过仔细观察我们了解到这里数量最多的是中华稻蝗。蝗虫是一种典型的农业害虫,近年来电视、报纸等媒体,多次报道过一些地区发生蝗灾,并说可能是干旱有利于蝗虫的繁殖。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否准确,学生在课后和我谈到这个话题时,我突然想就让学生们以中华稻蝗为实验对象亲自动手进行探究,用事实来说明一切。

  1.     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同时进行多组实验取平均值。

实验用具及材料:直径大约25厘米的同种花盆9个、取自深层的洁净泥土、薄纱巾、长约45厘米的木条、白菜苗、豆子、清水等。

实验准备:

(1)到后山刨开地表泥土20厘米,取深层洁净泥土,填入3个花盆。

(2)栽好白菜苗,浇上水,成活后待用。

实验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的实验:蝗虫卵的获得以及蝗虫产卵的观察与实验。

(1)捕捉成对的蝗虫,在9月份底,许多中华稻蝗正在交配,在野外草地里很容易找到正在交配的成对的蝗虫,这样可以保证蝗虫产下的卵为受精卵的机率较高。

  1. 用树枝插入花盆的泥土,以此作为支持物,在上面罩上薄纱。
  2. 盆沿用橡皮筋扎紧将薄纱固定,放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既让阳光透过,满足白菜苗生长所需阳光,又可起到与外界隔绝的作用。
  3. 各将6对蝗虫放于各花盆。
  4. 观察、记录蝗虫的生活和产卵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

两个星期以后,我们在观察时,发现两块桔红色泡沫塑料状的物体,直径大约6毫米。因为实验是在隔离的条件下做的,所以我们认为这物体有可能是蝗虫刚产下的卵(后来经过仔细辨认确定这就是蝗虫产下的卵块)。三天后此物体转变为棕褐色。自此以后再没有发现过类似物体。

两个月过去,产在土壤表面的卵块已发霉。蝗虫全部死亡。寒假开始,在此期间无人浇水。

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水分对蝗虫孵化率的影响。

寒假过后白菜苗已干死,花盆里的泥土也已由于干涸而裂开了缝。4月5日即开学后第四个星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清水将花盆中干裂的泥土泡湿,2天后泥土变得疏松。

(2)用小木片挖掘泥土,寻找泥土中的蝗虫卵。我们找到了一些长约3—4毫米,又长又细,两端较尖,黄白色的虫卵。

(3)将找到的蝗虫卵进行统计,一共189颗,和着一些泥土将其放在一张纸上,留好待用。

(4)把189颗蝗虫卵分成三等份,每份63颗,分3个重复组同时进行实验。

(5)每组分3个花盆进行实验。分别把花盆装上取自后山的由推土机刚推开的深层土壤的下层的洁净的泥土,种下豆子,浇好水,插上木条,罩好薄纱,再用橡皮筋扎好。与外界隔离。

(6)给每个组的花盆分别编号为1、2、3号。

(7)一星期后黄豆发芽,将每组的63颗蝗虫卵平均分成3份,每份21颗,分别埋于三个花盆的浅层泥土中。

(8)分别控制条件:1号每次浇水200毫升,2号花盆每次浇水300毫升,3号花盆每次浇水400毫升,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最后将9个花盆一起放于有阳光的地方。

(9)观察、记录蝗虫卵孵化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

40天以后,我们发现绿色的豆苗被咬出了孔洞,再仔细观察发现小小的绿色的蝗虫已经孵出。再过20天后结果统计如下:

 

第一组结果

 

编     号

每次所浇水量

孵出蝗虫只数

1号

200毫升

4只

2号

300毫升

1只

3号

400毫升

1只

 

 

第二组结果

 

编号

每次所浇水量

孵出蝗虫数

1号

200毫升

5只

2号

300毫升

1只

3号

400毫升

1只

 

第3组结果

 

编号

每次所浇水量

孵出蝗虫只数

1号

200毫升

4只

2号

300毫升

1只

3号

400毫升

0只

 

综合以上3组实验可得出不同浇水量时的平均孵化率,

结果如下:

 

编号

每次所浇水量

孵化率

1号

200毫升

19%

2号

300毫升

4.7%

3号

400毫升

3.2%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次浇水200毫升的1号其孵化率大大高于每次浇水300毫升和每次浇水400毫升的2号和3号。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有一些新发现:(1)大多数蝗虫把卵产在泥土中,极少数蝗虫把卵产在泥土上。但产在泥土上的卵容易发霉变质。因为我们在泥土表面观察到了两个刚产下的蝗虫卵块,后来都已发霉变质,但我们在泥土中找到了大部分保存完好的蝗虫卵。(2)蝗虫卵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变化,由桔红色转变为棕褐色再转变为黄白色。蝗虫刚产下的卵为桔红色泡沫塑料状,3天后逐渐转变为棕褐色,几个月后为黄白色。。(3)水分会影响蝗虫的孵化率。每次浇水200毫升的1号21颗卵孵化率为19%,每次分别浇水300和400毫升的2号盆和3号盆孵化率为4.8%和3.2%。所以我们认为干旱有利于蝗虫的繁殖的说法是正确的。

4   探究活动的体会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本次探究活动最大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必须认真观察,如:蝗虫的产卵的过程,卵块的颜色、形态、变化以及孵化,特别是在泥土中挖掘和寻找蝗虫卵更需要细致观察、小心操作。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本次探究活动实验时间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恒心和毅力,如:要从干裂的泥土寻找小小的蝗虫卵就需要智慧、自信、耐心和勇气,否则实验将会半途而废。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实验方案的设计还是实际操作过程工作量都比较大,如采集蝗虫,栽培植物,寻找蝗虫卵,记录实验现象都需要学生们密切合作才能圆满完成。学生们在探究中既明确分工又团结协作。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态度。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探究活动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查阅资料,动手操作都由学生们共同策划亲自完成,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为学生们以后自主进行其它课外探究活动提供了范例

有利于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简单条件进行科学实验。

 

 

 

 

 

参考文献:

刘淩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