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科技创新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这一关键的基础。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又是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任何科技创新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包括创新者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以及可遇而不可求的灵感。本文主要从生活中的发明创作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进行梳理,其目的在于告诉大家学生创造了培养不仅在课堂,办几个发明创造学习班,教会几个人搞几项发明创新作品,更为深层的意义是生活中的是学生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肥沃的土壤。
关键词:创新、发明、启发、激励、实践
一、源于生活创新更具激励性
人类的发展进步源于对自然界不断的探索和认识,之所以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不安于现状,不断中生活发现问题,改进与创新,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例如工具的发展,都是人类在生活中的需要,促使人类不断的改进工具,社会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发明创造史 发明创造铺筑了人类向前发展的阶梯。一些历史阶段就是以当时原某些发明来命名的。如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等等。每次发明,都是精神和物质的飞跃。如果没有发明,我们今天仍将停留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
米尔说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的确,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发明源自于科学家们有颗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心。科技创新教育要是一种源于生活、融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这一模式就是要求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孩子们的科技创新从生活中找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改进又返回到生活中去检验,从而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创新发明作品。这样从生活中来,通过改进,思维的创新,又回到生活中去,形成一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一种模式,学生在通过在这种模式里多次的往复,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是触手可及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在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学生的兴趣就能够得到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喜爱才能够持续。因此,生活中的发明创新成就了学生,满足了学生心理需要。这样源于生活中的发明创新具有激励性。例如我校四年级学生杨启航就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制作,实验,改进,再实验终于发明出“蒜籽剥皮器”。
于是他走访了几个家庭,又来到菜市场找到大蒜籽经销商的经营户,经调查他们大多数都是用手剥,特别是那些经营户,为了保持大蒜籽完整美观、一颗一颗的剥,手都剥疼了,指甲好像要掉下来一样,他特别希望有这样一种小型机器——能给大蒜籽剥皮的小机器。
二、源于的生活的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
科技创新在课堂上是教不会的,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和对科技追求源源不断的兴趣。只有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成果展现,才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明创新的乐趣,达到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留意生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的困难的习惯,做生活的主人,做创新的主人。
例如我在给金点子俱乐部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就以源于生活的发明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我就来介绍我的一堂科技创新辅导课吧。
上课开始时,老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当一名小小发明家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如要有灵活的头脑,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接着,教师就利用同学们公认的想法来考验学生,看是否具有当发明家的潜质。这个时候针对发现问题这个条件,教师采用两个案例,剥板栗、和剥柚子,让学生来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做的这两件事。让学生说出在做这两件事时你发现了说明问题,遇到了说明困难?如何来解决呢?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做的事而产生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更明确,这时教师就要进一步的追问,同学们发现问题如果不想办法去解决那问题还是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采用最好的方法。教师拿出已经根据这问题学生发明的小发明作品,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来体验这个作品。学生感受到搞发明创新原来也不是很难,只要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用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能够设计出好的发明作品来。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发明创新案例,对发明创新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发明创新不在畏惧,激发他们搞发明创新的兴趣,学生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设计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创新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学校的小发明家也就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
三、留意生活中的问题是青少年科技科技创新的源泉。
科技创新源于生活,这体现了科技创新真正的目的,除了学生自身得到发展,同学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品质。我校的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就是基于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明创新。每次活动,教师都要给学生任务,我们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己观察,不限制,找到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一种是带有任务的给出一个题目的观察,例如观察饮水机、观察厨房的锅铲等,让学生去找到指定的事物或事情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我拿出水来正准备喝,看着冒着腾腾热气的水,又下不了口,于是灵机一动问学生:“我从外面回来非常想喝水,但家里只有开水,这开水能马上喝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他马上接着问:“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说:“将水倒到杯子中,然后用电风扇吹。”有的学生说:“用口吹。”还有的学生回答:“用两个杯子相互倒水,让开水迅速冷下来。”
……
学生们踊跃发言,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我耐心地听完后,不禁提问:“这些方法可是可以,不过有没有既简单实用、又有创新性的方法呢?”
学生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妙点子,最具新颖性的要数肖泽豪利用金属管散热快的原理发明的“开水直饮散热式吸管”。
看准时机,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们循着这些问题,打开创意之门,发明了一个个令人叫绝的作品——不脏手的黑板擦、音乐跳跳鞋、会“逃跑”的闹钟等。
例如我校的蔡诗敏同学,她爱科学课也喜欢发明创造,但有些娇气,毅力明显较一般男孩子要弱。一次蔡诗敏去医院上洗手间,发现很多人都不愿意用手开门,原因就是人们觉得门把手上有很多细菌,一些人干脆用脚踹门,很不文明。后来她还发现,不仅医院如此,公交车的扶手也是这样。“要是这些地方的门把手、扶手有自动消毒的功能该多好啊。”当时10岁的小诗敏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我知道要解决问题有一定难度,就小诗敏现有的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都是很难完成的项目。但为了培养小诗敏的毅力,我决定鼓励她“跳起来摘桃子”,达到发明与育人双丰收的目的。
“拿什么才能够将细菌杀死呢?”我利用节假日,带着小诗敏查找资料、咨询专家,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让她想到了“紫外线”。“将门把手和紫外灯结合在一起,配有智能控制方式。紫外灯平时不工作,只有当人用手触摸到后,把手上的系统才会运行,产生紫外线杀掉上面的细菌。而过一段时间紫外线灯又会自动熄灭,避免能源浪费。”随后,设计图纸、卖材料、制作模型、请师傅加工等,经过师生近一年的“捣鼓”,“消毒门把手”终于诞生了。轻轻往下一压门把手,紫外线灯就亮了,通过延时,过一段时间紫外线灯自动熄灭,达到杀菌的目的。这项发明不仅申请了国家专利、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发明展的金奖,而且使得小诗敏克服困难的毅力明显增强,从前一直有点畏惧的骑自行车,在后来她两个星期的努力就学会了。乐得家长直夸女儿能坚持、有担当。
这个案例就是蔡诗敏同学在生活中留意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制作出创新成果。我们认为只有养成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才能够为通过创新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总之,源于生活的科技创新能够对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应认为读书好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是好学生。”我们应该带领孩子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